张伟总裁调研中化集团驻新加坡企业,指出要明确定位、振作精神、主动作为

时间:2017-05-27

5月15-19日,中化集团总裁张伟一行赴新加坡,调研中化集团所属中化新油、中化国际新加坡、中化新贸、合盛公司、DSP等企业。张伟一行还出席了环球贸易商峰会,考察新加坡裕廊化工岛,与淡马锡、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胜科集团等机构及企业高层举行会见。中化集团总裁助理、能源事业部副总裁钟韧,中化集团副总会计师、金融事业部副总裁陈树民,集团战略执行部副总监张学工等一同参加了相关活动。

新加坡是中化集团海外机构数量较多、设立时间较早的国家,在公司国际化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机构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营情况如何?有什么困难和问题?管理创新工作进展如何?这些都是张伟和调研组关注的问题。在新调研期间,张伟一行分别到中化新油、中化新贸和中化国际新加坡公司办公区看望慰问员工,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勉励他们努力工作、快乐生活,与公司一起发展。

在座谈会上,张伟听取了四家单位工作汇报,详细了解了各单位人员、业务、经营及管理创新等情况,听取了几家单位负责人对相关问题的意见建议。张伟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在新加坡的企业较多,设立的时间也较早,从一方面来讲,大家能够坚持到现在、把根扎下来不容易,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在新加坡这个国际化比较发达的地区、竞争的前沿,我们这些企业作用发挥得还不够。这也启示我们要认真反思,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中,中化的国际化战略到底应该怎么走?我们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根据这个模式,我们在全球如何配置资源?如何提高对资源的掌控和组织能力?。

张伟强调,各个事业部也要结合自身战略和业务特点,进一步明确海外机构的定位和作用。如果定位平台型,就要集中和共享,没必要各公司都设机构;如果设立经营公司,就必须明确商业模式,要么接近客户,要么接近供应商,真正把“不可替代”作用或优势发挥出来。具体企业层面,驻新企业一定要增强主动性,围绕创造价值、实现增长目标努力工作。机构设置要从企业发展和创造价值的角度考虑,不能单纯考虑一城一池的得失,不是说永远冲锋、永远向前就是最光荣的,有时候战略防御、撤退可能更有效。看未来的时候不考虑沉没成本,而要看发展机会。一线的同志要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主动提出意见建议。集团和事业部要尽可能给大家授权、松绑、创造条件,大家也要充满激情,更加振作,充分利用新加坡的条件,扎扎实实做出更大贡献。

张伟一行还来到中化国际控股的合盛公司进行考察,与合盛CEO Robert Meyer、执行副董事长李大军等高管就天然胶市场走势、行业前景、公司战略、经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新加坡裕廊化工岛的建设和发展引人注目,其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形成了一个由跨国公司主导、本地企业参与的完整的石化产业集群和世界级专业化工园区。张伟此行特地来到裕廊化工岛,考察园区建设运营情况,会见为园区提供一体化公用设施服务的胜科工业集团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万里等高管人员,参观林德公司等园区企业,为中化集团正在筹备的重要项目泉惠石化园的未来建设寻求经验借鉴。

新加坡淡马锡公司全球知名,这家成立于1974年、由新加坡财政部负责监管的控股公司,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商业性战略投资培育世界级公司,经营着新加坡36家国联企业的股权,经营模式和治理机制独树一帜。为了汲取淡马锡的运作经验,推进集团投资控股型总部建设,张伟一行来到淡马锡集团总部,会见淡马锡集团副总裁吴亦兵等高管,就淡马锡组织架构、投资领域、监管模式、双方未来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新期间,张伟还出席了环球贸易商峰会,与参会嘉宾集体与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进行了对话,并就供应过剩市场下的逆全球化趋势、创新时代的大宗商品贸易等议题,与参会代表一起进行了研讨。参加峰会之前,张伟会见了峰会主办方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局长李沃文,就中化集团新发展战略、中化在新业务发展、企业所得税税率等问题进行了交流。